会员主动缴纳会费 积极捐资购置会产 支持开展会务活动
1952年6月市工商联成立后,下辖海州、连云港、猴嘴、陈家港等4个区分会,以及东海县同业公会等40个行业商会,有会员4124个。由于当时政府财政没有专门安排市工商联办公用房,业务经费和专职工作人员的经费,市工商联的工作经费来源主要靠老会员(原工商业者)的会费和工商业者的捐助,来保障办公用房的租赁、工作人员工资和开展会务活动。1953年53名老会员首次捐款,购买原裕隆恒布庄旧址作为商会办公会址,并购置办公用具。至1957年5月,用会员会费和捐赠的款项购买用于工商联办公及所开办的工商小学校舍共21间。至“文化大革命”前市工商联逐步购置房屋达到54间。
推荐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
市工商联筹委会成立后,积极推荐工商界代表人士参加新海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有167人次参加1-5届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参政议政,协助政府为我市解放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秩序
解放初期,由于战争创伤,市场萧条,物资匮乏,一些不法商户屯积居奇,哄抬物价。市工商联筹委会及各同业公会配合党和政府加强对工商业者的遵纪守法教育,结合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各种活动,如配合市政府打击非法投机商、稳定物价、巩固市场秩序等。筹委会通过调查,将布、百货、医药等行业经营困难,缺少资金的情况反映到政府,受到重视和采纳。政府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扶持,工业采取加工定货,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等办法,使部分工商户渡过难关,得以发展。
1950年6月,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进行工商业调整工作。市工商联筹委会引导各同业公会,宣传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启发教育工商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保障工人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改善劳动条件。经过调整后,公私关系、产销关系,劳资关系,均有所改善。私营工商业者和职工同心协力,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为我市解放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评审私营企业重估财产工作
1951年6月,按照政务院《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办法》规定,成立了新海连市私营企业财产重估评审委员会,由工商联筹委会主任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下设6个评审分会,评委会对每个业户都作了认真、详细的评审,直至12月底顺利结束。经过这次评审,私营企业资本都重新作了调整,各工商业者在经营业务上明确了新的方向。市区私营商户从1950年的926户,发展到1951年的2892户,从业人员达4218人。
签订劳资集体合同
根据市政府颁发的《关于私营工商企业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暂行办法》,自1950年至1951年,织布业、新国药业、铁工业、纱布业、杂货业、酱园业先后签订了劳资集体合同。
协助政府搞好财经工作
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后,市工商联筹委会相应成立了工商界公债推销分会及各行业支会,积极组织力量,分赴各行业宣传动员,经广大工商业者积极认购,超额完成4万份认购任务。
1949年春,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营业税以民主评定方式估征。同年夏季到1950年初,营业税采用派分的办法,自1950年4月起改为“按帐核算,依率计征”。市工商联筹委会认真执行市政府公布的营业税稽征办法,成立评议委员会,各行业成立分会,进行民主评议,协助各同业公会召开会议,教育引导会员增强依法纳税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同时推动会员健全企业帐册。
推进城乡互助、物资交流活动
1951年春,在全国土改以后,农村经济趋向繁荣,为了促进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地方经济。市工商联筹委会多次组织各行业参加省内外城乡物资交流。选派代表先后参加济南、临沂、徐州、上海等地举办的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同年农历
调解商事纠纷
市工商联筹委会成立以后,即把调解商事纠纷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受理会员商务纠纷,多次应法院邀请参与商事纠纷调解或受法院委托办理调解工作。工商联成立不久,即组织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工商界的纠纷。共接受调解较大的股东纠纷、债务纠纷、租赁纠纷四十余件。其中多数都获得解决。由于对调解工作采取慎重、公正负责的态度,有关部门也愿意将有关工商界的纠纷交由工商联调解。
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投身各项运动
结合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教育
市工商联成立后,即组成学习委员会领导工商业者开展政治学习。先后组织骨干学习了“共同纲领”、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有关迎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各个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围绕各项中心工作和运动,进行时事政策宣传和爱国守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市工商联把加强会员与工商界人士的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大事来抓,通过开办工商界政治学校(简称工商政校),安排会员和部分工商业者分期分批脱产轮训。轮训中坚持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改造思想,结合企业的改造,进行个人改造,并采用“彻底敞开,适当分析”的方法,引导会员进行思想改造,促进工商业者向劳动者转变。
声援抗美援朝运动
1951年6月,新海连市响应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六一”三大号召,成立市抗美援朝分会,市工商联筹委会也成立了抗美援朝工商界分会。全市工商界迅速掀起增产节约、爱国捐献热潮。各行业分会每晚定时学习时事,并组成宣传组,利用市内外空场地向民众宣讲;和工商界人士签订爱国公约;发动工商界3000余人举行提灯示威游行;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献胜利锦旗、慰问信、慰问品等;各行业都举行了控诉美帝罪行大会。经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激发了广大工商界人士的爱国热情,纷纷捐钱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运动。据资料统计,全市各界参加抗美援朝捐献活动中,工商界捐献”新海连市工商号“战斗机1架(旧币15亿元),超额完成了捐献任务。1951年冬,市工商联筹委会倡导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赠精神食粮,各行业公会踊跃赠书达20470册,由市新华书店寄往前方。
新海连市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电
开展“五反”运动
1952年1月,“五反”运动在我市工商界展开。在市增产节约委员会的领导下,市工商联筹委会成立了工商界增产节约分会,下设5个支会。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积极投入运动。筹委会和各行业公会先后召开动员大会及传达会、学习会、坦白检举会共达二百次以上。传达有关文件和党的政策,积极发动工商业户参加坦白交代和检举工作,对持观望态度的少数工商业户进行劝导工作。至1952年6月,全市“五反”运动审查定案,市区28个行业1839户中,守法的1000户,占总户数的54.5%;基本守法的661户,占总户数36%;半守法半违法的147户,占总户数8.3%;严重违法的17户,占总户数的0.9%;完全违法的4户,仅占总户数的0.2%。
1952年6月,新海连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向第一届代表会议所作工作报告中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内容。
1952年6月,新海连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向第一届代表会议所作工作报告中关于开展“五反”运动的内容。
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推动公私合营工作
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新海连市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试点,以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1954年初,市成立了对私改造办公室,市工商联也设立了对私改造辅导委员会以配合市对私改造办公室开展工作。组织成员和工商业者认真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宣传提纲,宣传党的对私改造政策,进行形势和前途教育。积极引导全市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工商联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模底调查,辅导批发商转业,帮助他们为实现公私合营创造条件。在试点的基础上,市工商联深入各行业进行宣传鼓动和辅导申请,广大工商业者积极踊跃参加公私合营。到
当时,山东省《大众日报》对新海连市对私改造情况的部分报道叠影。
为帮助部分工商业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市工商联按照全国工商联会议精神,筹建了市工商界互助金管理委员会,决定从私股定息和私方人员工资中收取互助资金,对中小行业的困难户实行救济补助,帮助其渡过难关。生活互助金制度安定了工商业者的生活。
1959年12月,王友芝(右)、徐开第在北京参加神仙会时,在颐和园留影。
1960年元旦,王友芝(左2)、徐开第(右2)在参加全国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留影。
积极组织开展服务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
1949年秋,新海连市暴雨成灾,田禾被淹,农村水灾严重。1950年春,工商联筹委会响应政府号召,成立救灾委员会,倡导宣传生产救灾,救济失业工人及一般贫困市民,动员全市工商界紧急救灾。共募集救灾款100万元(旧币),豆饼35000余斤,衣物300余件和其他物资,由工商界人士组成慰问团,深入附近灾区慰问灾民。在1956年,市工商联发动了两次捐衣救灾的活动,对支援本外地灾民的生活发挥了一定作用。
市工商联筹委会组织各行业于1951年春节向住院伤员赠送纪念品,1951年中秋节、筹委会提出了“饮水思源”的口号,发动工商界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各行业先后送物品及现金合人民币1041530元(旧币),转送各区政府,赠与军烈属。1952年春节,共收到各行业拥优款5295000元(旧币),分赠军烈属。
1950年春季,市工商联筹委会接办原由山东同乡会主办的齐鲁小学,并改称新海连市私立工商完全小学校。在工商界中全面募集办学经费,使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水平都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到1956年9月,该校交由政府接办时,工商界共捐助15950.74元。
1957年秋,市工商联举办了高小补习班,以工商界子女为主要对象,招生134人。到1958年又将该补习班扩充为“工商初级中学”,招生140人,至同年秋季该校具备一定的规模后,才移交给教育主管部门。在举办工商初级中学的同时,市工商联还委托市立中学代办了两个高中班,招生89人,另又与其它几个单位合办一所“民办中学”,设初中一、二年级,招生100人。更多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入学要求。
从1956年第2季度开始,各企业的社会主义竞赛蓬勃开展。市工商联协助各部门做好分行业拟定计划和季度评选等具体工作。工商业者在市工商联的鼓励和推动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劳动实践中锻炼自己,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据1956年度的统计,全市公私合营企业私方人员参加社会主义竞赛的共有742人次。其中获得光荣称号的有178人次,得到物质奖励的有29人次。公私合营企业中共评出141人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其中工商业者有28名,手工业合作社评出359名先进生产者,43个先进小组。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市委统战部积极支持和帮助市工商联响应党的大办地方工业号召,于1958年筹办地毯厂和塑料制品厂(后改称绝缘材料厂)。为我市地方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也为部分工商界家属和子女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两个厂在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生产和经营都取得长足发展。地毯厂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水平,实现了创汇。绝缘材料厂也很快形成绝缘电线和绝缘材料的生产能力,支援工业建设。随着两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移交给政府有关部门,成为我市上世纪中后期的骨干企业,为连云港市的经济发展和外向型经济作出了贡献。
组织工商界参加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自我教育
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后,市工商联在原有的反右派斗争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与市民建支部委员会组成了工商界整风工作委员会,组织与推动成员进行一般整风。
以和风细雨的“神仙会”形式,促进工商界进行社会主义自我教育。1959年底到1960年初历时60天的民建、工商联全国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我市出席会议的代表回来后,在市委的指导下,采取先粗后细的办法,及时传达以“顾一头、一边倒”(工商业者必须“一心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一头,倒向社会主义这一边”)为中心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根据市委的指示精神,采取“神仙会”的形式,分两批组织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148人(包括东海20人,赣榆25人),家属79人,共227人集中脱产学习和讨论。使他们比较系统而又深透的理解到“顾一头、一边倒”对于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重要作用。工商业者及其家属通过学习,普遍感到受到了一次很大的教育,表示一定顾社会主义这一头,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民建和工商联两会执委员联席(扩大)会议期间,吸收有关厂店私方经理,私方门市(车间)主任和一部分代表人物61人参加,讨论贯彻“西安会议”精神。会议贯彻和风细雨自我教育的精神,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紧紧抓住主要问题,摆深摆透,充分讨论。对工商界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复议论,使大家对国内外形势和工商界存在主要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少人原来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清,对待当前的困难缺乏正确认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议论,逐步地稳定了情绪,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对工商界情况的估计,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